成立7年
专业 安全 放心

捆绑会上瘾?字母圈中的另一种自由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捆绑会上瘾?字母圈中的另一种自由

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

为啥有些人明明被绑得动弹不得,却说那时候比任何时候都自由?你别忽悠人,这不是在胡说八道吗?

刚听到这问题的人,很多都会觉得荒唐。#束缚 不就是限制吗?怎么可能还会有人觉得自由?是不是在撒谎,或者只是拿这种说法来装神弄鬼,故意搞得神秘一点?

其实,这不仅不是胡扯,反而隐藏着很深的心理机制和社会现象。老湿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

自由的反义词,真的只是束缚吗?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自由是宝贵的,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你想干嘛就干嘛,不受限制,这叫自由。

但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成年后,特别是当你变得优秀、变得能干以后,所谓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奢侈品,甚至是一种负担。

老湿接触过不少在生活中非常能干、外表光鲜亮丽的人,有企业高管、年轻创业者、科研人才、优秀学霸……看着他们很牛,实际上他们每天都在被无形的责任捆住。

有个人跟老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每天我都像被一张看不见的网罩住,哪怕自由活动,心里也是紧绷的,根本没有真正放松过。”

这种「罩住」的感觉,其实就是心理层面的束缚。反而有些人,物理上的束缚(比如被捆绑)带来的是心理上的解放,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我被绑着的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时候。”

什么样的人会爱上被捆绑?

我们常说的#缚、#捆绑 的人,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

他们压力很大,而且往往都是能力很强、表现突出的那一群人。

这些人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光鲜,比如:

年纪轻轻就当上部门主管,带几十号人,每天要开会、要盯进度、要扛KPI。

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顶尖,不允许有失误,考个95分家里都要说:为什么不是100。

刚进职场不久就被提拔成业务骨干,但对社会经验还很稚嫩,只能硬着头扛下来。

创业者、公司老板、律师、高管,几乎时时刻刻都要决策、要对别人负责。

这些人每天都被很多「必须做出正确选择」的任务压得透不过气,久而久之,身体和大脑都进入一种极度紧张、持续应激的状态。

不想做决定,才是他们最大的渴望

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随便的空间。一切都要精准、高效、要给出答案,不能任性。

当他们选择被捆绑的时候,有个核心的感受是:这时候我终于不需要做决定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被牢牢绑在椅子上或者地上,他动不了,也无法反抗,甚至呼吸、表情、眼神都被限制。这时候,他心里的OS是这样的:

<我现在什么都不用决定,我也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期待,我连要怎么坐、怎么站都不用想,我只需要感受当下。>

这是他们无比渴望的停机时刻。

不是所有人都懂,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有人会说,你要是累了,去跑步、旅行、唱歌不也挺好吗?为啥非要这么极端?

其实,这些人也试过各种常规方式:健身、唱K、滑雪、旅行……但对他们来说,这些都还需要自己安排、计划、决策。比如旅行:

目的地怎么选?

机票怎么订?

行程怎么排?

回来之后的工作怎么补?

看似放松,实际又是一连串的选择和责任。

而被捆绑、被束缚时,他们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对任何事负责。短短几个小时,却能彻底让脑子关机。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说:我只有在被捆绑的时候,才感觉到真正的休息。

不只是个人体验,也是精神上的疗愈

1994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提出了一个名词:压力逃离(Pressure Escaping)。

简单来说,每个人都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这个程度就是所谓的压力阈值。在阈值以内,压力可以是积极的动力;超过阈值,就会引发应激反应,比如焦虑、恐慌、抑郁、想要逃避。

有人选择躺平、宅家、刷剧,有人去健身房撸铁,也有人打游戏一整夜……

而有一小部分人,会通过被捆绑、被支配,来实现这种压力的彻底释放。

曾经和一位#女S 聊天的时候,她提到:很多找我的人,平时都是高层管理者、成功创业者、律师、医生,他们每天都要为别人指方向、做决策。而在我这里,他们可以暂时卸下这些东西,变成一个只需要遵从、被安排、被感受的人。只是为了有一个环境,可以完全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做任何决定。他们需要的,是被完全接管、被安全地引导,彻底体验我只是一具身体的状态。

这是变态吗?

很多人听到这些,第一反应就是:你是不是变态啊?!

其实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否影响到别人。

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表演裸露、当众被捆绑,吓到小孩、侵犯了别人的公共空间,这当然是应该被谴责、甚至是违法的。

但如果是方自愿,且在私密、安全、受保护的环境里进行,那这就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选择。

它不影响任何人,不破坏公共秩序,也不对社会造成伤害。

这也是为什么 APA(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 2013 年就把 BDSM(包括捆绑、调教、支配服从等)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移除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属于病态行为。

为什么不是别的方式,而是捆绑?

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不是别的方式,比如瑜伽、冥想、深潜、极限运动?

说到底,这还是每个人解压偏好的问题。有些人喜欢通过跑步来放空;有些人喜欢在音乐节里狂欢;而有些人需要一种完全被动、无法反抗、被剥夺控制权的体验来达到彻底的松弛。

有位曾经找过我的年轻高管,他说:

去跑步?跑完回来后我脑子还在转,想着下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新产品发布。

可是当我被你绑住、动弹不得,甚至连呻吟都被塞住时,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那种空白,太珍贵了。

捆绑不只是性癖好,也可以是心理抚慰

很多人误以为被捆绑一定和性扯上关系,有人当作#性癖 。当然,的确有很多人会把它和性结合,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以此为目的。

对部分人来说,捆绑更像是一种被动冥想:

你只能感受肤上的勒感、麻感、每一次呼吸的张力,你只能「存在」,不需要思考。

当一个人一直以来都被社会要求做个强者、被赞美领导力,却很少被允许脆弱,那捆绑就成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示弱、被照顾、被支配的机会。

有人会觉得这是歪理邪说,是在给变态行为找借口。其实,它更像是成年人给自己创造的一段童话时间。

小时候,我们被大人照顾、指引,每天有人告诉你该干嘛、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那时候,我们是完全被动的,也是在那样的状态里最没有负担。

长大后,这一切都要自己扛,突然有人说:来吧,这段时间由我替你做决定,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久违的轻松,是一种重回小孩状态的心理补偿。

安全、信任、界限,缺一不可

当然,捆绑并不是随便就能玩的,安全是第一位。

专业的捆绑必须要了解人体结构、血液循环、神经分布,要学会如何观察对方状态、及时沟通,万一有危险信号要马上解开。

信任也是核心。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被绑的人不可能真的放松,那种体验也无法成立。

最后,界限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任何越界的行为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很多人对被束缚比自由更自由这个说法很难理解,其实这不是一件需要所有人都接受或喜欢的事。

有人喜欢唱歌发泄,有人喜欢打游戏连跪五把,有人喜欢在沙发上躺一整天,而有人选择被捆绑几个小时,让自己在彻底的无力中找到短暂的自由。

只要不伤害别人、不违法、不对社会造成影响,成年人选择用哪种方式面对压力,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所以,下次如果再有人问你:为啥有人喜欢被捆绑?

你可以平静地回答:

他们只是想要一次,不用做任何选择、彻底放松的机会。

别急着嘲笑或批评,因为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体验,是需要站在那个人的立场里,才能真正明白的。

— END —

如果对你有启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心理需求背后,未被说清楚的那部分叫做自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字母圈 » 捆绑会上瘾?字母圈中的另一种自由
赞(0)
点击 ➡️ 加入斯慕 ⬅️
斯慕社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评论 抢沙发

专业 安全 健康 放心

投稿建议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