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7年
专业 安全 放心

在字母圈中如何把握“爱”的尺度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刘烨出炉的好电影,我最喜欢《颐和园》,不是因为里面有什么内容,而是因为影片中的余虹和李媞几乎把文艺青年女的样子描述到无以复加了。电影内容本身在我构思里都是一些片段,余虹痛苦地躺在地上,余虹和周伟在寝室,周伟和李媞,李媞给了欧洲的周伟理发,李媞自杀,李媞男友的沉默,周伟和余虹的最后一面……

余虹,我当然更喜欢李媞,而且我觉得,男人更喜欢李媞。但我脑子里最响亮的间歇是,余虹和周伟在寝室里激情过后,余虹抽着烟和周伟的对话。余虹说出了“因为我忘了你了,所以要和你分手。”这句话像个凌厉的光啊,能扎大多​​数文艺青年。

恰好,前几天刚好有一个姑娘(Moon)问我:“你会喜欢自己的Moon吗?”

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会啊,为什么不?”

“那如果你喜欢自己的月亮,或者月亮喜欢你,你会离开她吗?”她马上问。

“为什么要离开?”我反问。

她似乎被我的反问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没有继续多说。

粗一想,我不禁问,是在字母圈宣扬,星与月的非要冰冷无情的关系吗?我虽然能拐弯抹角地理解玩又不喜欢星月的伙伴,可我总归还是觉得有一点喜欢比较好。去宠物店买一只宠物,不是也选一只自己喜欢的吗?找玩游戏的伙伴也是一样的道理,更何况他和你这么亲密接触。喜欢一些,有些好感,那不是更好吗?

后来我深深地想,姑娘说的喜欢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喜欢上”,大概是“爱上”,相似“依赖”。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姑娘说的“喜欢”,为什么喜欢让她泛起“是否要离开”的疑问。想爱,以及爱里包涵的“下不去手/占有欲/割舍不下”确实和星月在象上有些对抗。可往下剖析,这些对抗又是挺站脚不的。

爱对方就应该更加了解对方,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你作为星/月正好和他的喜好互补,只应该让你们的那些****更多也更丰富。那些下不去手的说辞,是拿爱来给自己的嫌麻烦做挡箭牌,不可笑吗。

说爱里的“占有欲”和星月相悖我是不同意的。很多人会觉得月亮的身份爱上星星,占有欲就很难说出口。可月亮哟,虽然不用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站起来申明的权利,但你也要明白自己不是旧社会里主家的仆婢丫鬟。如果你爱上星星,你就透明站起来,问他不要也爱你。如果他也目光如炬地看着你说是的,你就可以深情地再次跪下啊!如果你爱上一个浪荡的星星,那和爱上一个浪荡的男人是一样痛苦的。这和爱上本身有关联,而和你爱上的那个对象有关。为什么自己要在心里先演一场感情的各自戏呢?至于爱上星月,那其中“占有欲”的渊源就更加丰富了。

《割舍不下》以前是坠入爱河的人自身的问题,你自己先把分开的结果插在故事的前面了。我不否认,分道扬镳是大部分关系的结果,可这怎么了呢?《颐和园》里幕有自由文字旁白:“无论相爱与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终结,憧憬光明不会惧怕黑暗。”如果就这样老是用分别的结尾来提醒身在故事中的自己,那其中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呢?这也是很多漂泊无定的人内心不安因为不安的原因。如果爱上了,就他妈的用力爱(前提是你,对方值得自己去爱)。相信我,那些在分别时候的难以割舍比恐惧的爱而无处不在漂泊的人内心空虚,好受多了。

《颐和园》里余虹说要和已经离开的周伟分手后,各自就开始飘摇的生活,爱和自己都在生活和时代下面受到压抑,在故事里惨各自淡收尾。电影必然会戏剧化压抑爱欲后的扭曲和不安,可在现实生活中,指向或对抗爱欲也足以让自己忧郁沉沦上。

我突然想,如果余虹把心里的那些文艺女青年的戏埋好,爱了就努力地爱下去,而不是假设那股子文艺女青年的就好了并说辞端出来,他们的结局会幸福吗?

如果你不小心爱上自己的星星或月亮,不要自己先在演上一出自以为是的苦情戏。试着好好地先去亲吻对方的唇边,看看他的反应。不要因为你是星星或她是月亮就克制着自己的爱欲,爱不是放在嘴上碎碎念的东西,它不会破坏所谓的仪式感,甚至那些让仪式感更加立体。

退一万步讲,不爱怎么虐心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字母圈 » 在字母圈中如何把握“爱”的尺度
赞(0)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评论 抢沙发

专业 安全 健康 放心

投稿建议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