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7年
专业 安全 放心

一封关于圈子、爱、自由与归属的信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致所有的同好和好奇者:

可能已经有细心的朋友发现,我最近的更新频率变慢了,也有一些会员朋友在私信里关心我:“是不是生活里遇到了什么事?”特别感谢大家的惦记,所以今天呢,就来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和我家先生的近况,也顺便,说点心里话。

首先我要宣布一个先生和我的共同决定:我和我家先生,经过严肃(并不)且认真(并不)的讨论,决定暂时逃离上海,来云南开启为期一年(可能更长)的旅居生活啦。

我知道,在我们这个经常被误解的圈子里,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婚姻”和“BDSM关系”这两个词摆在一起的时候,好像是两条难以交汇的平行线。仿佛一旦涉及柴米油盐,那些关于权力交换的浪漫和刺激就会褪色。但我想和你们说,至少对我和我先生而言,不是这样的。对我们来说,婚姻,并不是DS关系的终结或者替代,而是我们BDSM关系最自然的延伸和升华,它让我们的关系融入了每一个对视,每一个共同做出的决定里。

01

旅居的起源:旅行结婚之云南站

决定来云南旅居,说是一时冲动吧,也不全是。冲动在于,这个想法是我先提出来的,而我先生只用了十分钟就拍板说:“行”。我俩一拍即合,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要说它完全是一时冲动,那也有点冤枉了,因为这个念头,早在我们旅行结婚时、在云南停留的那一个月里就被埋下了。

我们旅行结婚那会儿,跑了不少地方,在那之前,我和我先生也去过一些被炒得很火的地儿,但我特别怕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的打卡式旅游,我和我先生都想要一场能够真正让灵魂沉静下来,去感受和世界的连接,去体会“存在”本身的旅程。走了这么多地方,只有云南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没有说哪里不好的意思,这纯粹是我们的主观感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好)。那时,苍山洱海边吹来的带着水汽的清风,古城里洒落全身、暖洋洋的阳光,雨林中湿润的、带着植物和泥土味道的空气,还有那种无处不在的、缓缓流淌的时间感,给我们俩的内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平静。这里允许你发呆,允许你浪费,允许你只是单纯地存在着。

我们曾在大理崇圣寺(天龙八部的天龙寺原型)的三塔映照下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我们在洱海边租了一辆车环湖。傍晚时分,夕阳把湖面染成一片流动的、破碎的金色,我们把车停在一边,两个人就这么一高一低地静静坐着,只是看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变幻。我一遍一遍喊他,他一遍一遍应着。

我:“z子~”

他:“嗯。”

我:“z子~”

他:“嗯。”

我:“老公~”

他:“嗯。”

在洱海边,他牵着我的手,不是十指相扣,而是一种更具引领性的、把我手腕都抓在手里的握法。在玉龙雪山上,他把我整个人裹进了大衣里,我的尸体瞬间回温。在古城的深巷中,我们一前一后地走,他在前,我在后,保持着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在那个状态里,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安心地跟随他,全身心地感受脚下被岁月磨得光滑的石板路,观察斑驳的土墙和探出墙头的花枝,去听不知道是哪扇虚掩的木门后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民谣浅唱。

还有一个午后,我们坐在一个旧戏台旁的小咖啡馆里,各自捧着一杯热咖啡,就那么看着光影在斑驳的墙上移动,丝毫没觉得空虚或者尴尬。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权力游戏的激情,而是我们之间这种关系,与那片土地散发出的氛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和和谐。

云南,用它苍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洱海湖中静谧流淌的皎洁月光,沙溪古镇里穿堂而过的自由晚风,完美地盛放住了我们内在的、不被常人理解的关系形态。它不是“好玩”或者“好看”可以概括的,那种一种深刻的归属感,这片土地,像一个巨大又慈悲的容器,这是一个允许一切生命以其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存在的空间,容纳了我与先生关系的复杂和深度。在这片广袤又原始的土地上,我们的身份被简化,是旅人,是爱人,是Dom和Sub。

所以,当“去云南旅居一年”这个念头,在我们某次晚饭后的闲聊中再次被提起,我们两个人都没有惊讶。我们的语气平静地像讨论明天的天气,它不像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更像一颗早就埋下的种子。上一次在云南的最后一站,我看着窗外,一遍遍地说:“要是生活在这种地方,不敢想象我会多开朗”。如果不是我先生因为工作上的事儿必须赶回上海,我们可能就当场住下不走了。

02

圈内圈外:我们的理解

当我在各个平台说:“我们结婚了”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祝福,特别感谢大家的见证和肯定。当然,我也早就预料到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大家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

第一种是:“看,玩够了吧,终究还是得回归正常吧,没有人可以能这个玩一辈子的”。

这种声音的背后,像是带着一种浪子回头的欣慰,仿佛看到迷途的人终于知返了。他们基于对主流生活的认知,将BDSM当成了一种青春的、短暂的,甚至带有变态色彩的“游戏”或是“体验”。他们觉得婚姻是某种“回归正道”,是对之前“非常态”生活的告别。他们认为我们终于“玩够了”、“想通了”,放下了那些离经叛道的爱好,准备去过一种“正常的”、“大众认可”的生活。

但我想说,这不是“回归”,也不是“终结”。BDSM关系,不会被婚姻取代或者封印,它始终是贯穿在我们之间的底色。婚姻没有终结它限制它,而是以一种更具社会契约精神的方式,为它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地和更坚实的保障,我们不仅在情感和灵魂层面彼此忠诚,更在法律和社会的层面,自愿将我们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那一纸婚书,是我们对彼此一个超级加倍的承诺,也是对社会规则的一个友好示意:“看,我们也是正规军了”。它让我们的关系,在社会的定义里有了一个明确的位置,更方便我们“行走江湖”,阻力更少地去经营我们想要的生活。无论是办理各种手续,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好奇,还是面对家人朋友的关心,这个被广泛理解的夫妻身份,都为我们省去了大量需要为自己独特关系进行辩护和阐述的精力。但婚姻这个形式,从未也绝无可能试图去颠覆、削弱或者取代我们之间24×7的权力交换关系。

第二个常见的质疑点在于,很多一提到圈子,张嘴就是:“这圈子不就是欲望的游戏吗?还谈什么爱不爱的,太可笑了吧?”

这就像你和有些人说你爱看歌剧,ta就立刻觉得你在装X,是一个道理。当一个人自身的经验范围或者认知框架无法容纳某种东西的时候,最直接的反应往往不是尝试去理解,而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标签去定义它,从而维护自己内心秩序的稳定。这是一种认知上的短路,用标签化的思维代替“我不懂”或“这超出了我的经验”。会说出这种话的,要么是纯粹的圈外人,基于有限的信息和想象产生了误解。要么就是一些自诩圈内人的“懂王”们,ta们仅仅接触到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真理。ta们可能只是接触了几个圈内人,或者听说了点极端的例子,就觉得ta的身边即世界了。这些人的声音往往最大,也最有可能以偏概全,将个人极其有限的经验当成了真理,然后误导更多人。

现在好多人一提到BDSM这个词,就直接把它和纯粹的感官刺激和欲望释放划等号了,脑子里的画面就直接奔着不能播的内容去了。首先,我得承认,欲望确实是不少人进入圈子的第一块敲门砖,但绝不是终点站。最初的动力和最终的收获完全可以是两码事。就像一个孩子最开始学画画的时候,可能只是被五彩斑斓的颜色吸引,但这并不妨碍ta成为一个艺术大师。回顾人类历史,很多伟大的艺术创作、哲学思辨、科学发现,它们最初的萌芽都可能和某种原始的冲动和欲望有关。欲望,是人类生命力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流向简单的满足,也可以被升华被引导。所以仅仅是因为 一件事的起点和欲望有关,就对其污名化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思维方式。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条路最终通向哪里?就像你路过一家餐厅,有很多人就是被那个诱人的香味勾进去的,那股子直冲脑门的食欲,是很多人迈进门的第一步,这无可厚非。圈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因为最初的那点心动、那点好奇、那点骨子里的悸动和渴望走进来,这一点儿也不丢人。这是非常真实的人性,是很多探索的起点。走进圈子的第一步和某种原始的、纯粹的欲望勾连在一起,也是人性使然,生物本能,人之常情。

欲望可以比作菜里的辣椒,但我们不能因为一道菜放了辣椒,就说它只有“辣”味儿,没有厨师对火候的精准拿捏、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对味道层次的精心构建。辣椒,提味,刺激,但一桌子好菜,不能全靠辣椒撑着。

对于那些纯纯为了追求满足欲望,进入圈子里的朋友,我表示尊重,个人选择嘛,我不予评价,但你不能指着冰山一角信誓旦旦地说:“冰山只有这么大”。水面之下,还有更庞大、复杂的部分是你没有看到或者不愿去看到的。露出来的那一角,只是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最显而易见、最容易被大众媒体消费和猎奇心理传播的那部分。它符合了人们对“变态”的想象,满足了对“禁忌”的窥探,可以变成津津有味的谈资。而那水下的、沉默的、需要耐心和深度了解才能理解的庞大主体,却因为不像水面上那点“欲望”的冰尖容易被看到,就被忽略不计。这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偏差,让大家误以为最喧哗的,就是最主要的。每个人在圈子里寻求的东西都不一样,对于那些在圈子里认真经营长期关系的、想和对方走到最后的人,ta们追求的早就不是那点“感官刺激了”,大家实际上是在用一种看似极端,但内里充满深度和智慧的方式,去实践一种更极致的亲密、更高效的沟通、更牢固的信任,以及一种在绝对秩序下找到的绝对自由。欲望可能是那个点燃引信的火花,但真正绽放出来的,远不止于此。烟花照亮夜空的那一刻,以及它在你心中留下的震撼与回味才是真正有重量的东西。起点,或许是欲望吧,但终点是星辰大海。

第三个质疑点在于,很多人会觉得:“一旦进入了婚姻,我们的上下位关系会不会变得不纯粹了?会不会被柴米油盐给慢慢磨平了?”

我曾经看到很多号称圈内导师的人,摆出一副看破红尘、经验老道的样子,言之凿凿地说:“婚姻是婚姻,圈子就是圈子,这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他们这套逻辑,乍一听还挺有道理的。因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BDSM是什么?是皮鞭蜡烛、是权力交换,是追求极致的刺激和心跳,是游走在边缘地带的极限体验。这些和稳定持久的婚姻肯定是“有你没我”啊。

但在经过了和我先生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和亲身实践后,我想好好聊聊这个问题。首先,我有个可能有点反直觉的体会:恰恰是BDSM的核心精神,让我们这么多年的同居生活,乃至现在的婚姻,成功避免了很多长期关系里难以逃脱的魔咒,就是两个人处着处着,最后就变成上下铺的好兄弟了。

那我和我先生是怎么靠着BDSM精神破局的呢?

首先,是关于沟通。主流意义中的夫妻或者情侣,相处久了,很容易变成:“凑合过呗,还能离咋滴?”的状态。日子越过越糊弄,越过越潦草,越来越懒得沟通。但我们圈子自带的属性,就不允许我们躺平摆烂。

BDSM关系中,安全词、事前沟通、Aftercare是所有实践的基础。这种高效、坦诚、直面需求的沟通模式,被我们完整地融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会去费尽心思猜对方怎么想,大部分情况都会打直球,我们相信再契合的灵魂也无法直接读心。而至于一些会脸红的、普通夫妻间难以启齿的话,也会因为他是上位,强制性地命令我说出来。剩下那一小部分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想法和感受,我们会借着写“周记”的机会告诉对方,这个周记确保了任何想法和感受都有渠道表达出来。周记里的内容可以很琐碎:比如,我今天是因为哪一件具体的事儿感觉不太开心?哪怕小到他早上出门时,忘记摸摸我的头或者抱抱我。再比如,我们会在周记里反思我们的关系,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些什么来保持上下位关系的张力?当然,也会包含更直接的期待和幻想,就像是我今天想玩一场什么形式的play?这可能是看了某个电影的突发奇想,也可能是想尝试一种新的道具,又或者是单纯地想重温某个带来过极致快乐的旧游戏。“周记”的提前预告,就给了对方准备或构思的时间,这这场体验变得更完美。因此,在我们的关系里,不存在那种“你猜我为什么生气”的游戏,在我们这,那种把话憋在心里不说,最后爆发成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从根源上就被我们扼杀了。任何微小的不舒服,都可以在它还是火星的时候就被扑灭、任何深层的需求,都可以在它还没变成抱怨前就被表达和讨论。

有一些在传统夫妻关系里,可能觉得难以启齿,或者认为“没必要说、说了也白说”的事儿,在我们之间是可以被直接地、平静地讨论的。比如关于杏的偏好和禁忌、关于财务支配的真实想法、关于和其他异性交往的界限、关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这为我们节省了无数用于冷战、争吵和互相伤害的情感能量,避免了很多关系里日积月累的误解和隔阂。这种沟通的深度和频率,是很多传统婚姻很难达到的。当然这些并不是说传统婚姻不好,而是指它们可能缺乏一种强制的沟通机制和动力。很多时候,沟通依赖于一方的主动或者某个危机的爆发。而在我和先生的DS关系里,深度沟通是必需品。

其次,是关于“规则”与“边界”。在DS关系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好了有什么奖励?没做到有什么后果?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全靠默契或者临时起意,而是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规定好的,并且通过白字黑字写下来的。

这套规则体现在婚姻里,那可真是太香了。它悄然理顺了生活中无数可能产生摩擦的环节。它将很多夫妻需要耗费大量情绪和口舌去争论、妥协甚至争吵的事情,提前转化成了清晰的操作流程。他知道在哪些领域他拥有毋庸置疑的决定权,我也清楚在哪些事情上我必须服从。比如他能决定我今天穿哪条裙子,我知道他生气的时候该主动认错。但同样我知道在哪些方面我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也懂得完全尊重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意愿和选择。这份话语权,存在于我的事业发展、我的个人兴趣爱好、我的思想见解表达,以及我独立社交的多个维度。他不会因为我们是24×7的关系,他是我的上位就试图让我让渡这些权力,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一切都该他做主,而我只需要无脑服从。恰恰是这种明确的权力秩序和界限,杜绝了很多婚姻中“你凭什么管我?”的权力撕扯。权限清晰,运行流畅,很少死机,这让我们避免了很多麻烦和摩擦。这让我们的精力从“我们该如何相处”的纠结中节省出来,投入到“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相爱”。

然后,是关于“选择”和“持续经营”的意识。那些能够白头偕老的传统夫妻,当年轻是炽热的激情慢慢褪去后,维系他们的是无数个“选择继续在一起”、“选择为对方付出”、“选择共同面对”的瞬间,而不是觉得“反正人都到手了,结了婚就稳了”。

关系是需要不断投入心力和做出选择的,无论是传统的婚姻关系,还是DS关系。它从来不是一劳永逸、人到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浪漫的“感觉”会褪色,但“选择”不会。我们的DS关系,把这种“选择”用更外化、更结构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我的每一次臣服和低头,都是我“选择”臣服他。他的每一次发号施令,也是他“选择”承担起这份责任。每一次的臣服和命令,都是我们在对彼此说:“在此时此刻,在万千可能中,我再次选择了你”。这种外化,让抽象的“选择”变得可视,也让我们持续保持对关系的觉知、对彼此的敏感,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担当。我们知道,关系的维持依赖于每一天的谨慎选择和用心经营。我们不会仗着某个身份就为所欲为,反而会因为关系中的权力,怀着更深沉的敬畏之心。

最后,是关于关系里张力的保持、持续的关注和仪式感。

很多传统夫妻可能已经很久、很久都不会认真地、带着探究地去观察对方的状态了。但是在我和先生的关系中不行,在DS关系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特定的称呼都有特别的意义。我的一个低头,可能意味着顺从和等待。他的一个抬手,可能代表着许可或召唤。这种高强度的注意力投入,让关系始终都保持着敏锐。我能注意到他下巴上新冒出的胡茬,他能留意到我今天换了新味道的洗发水,我们永远都不会在彼此的眼里,沦为背景板一样模糊的存在。而仪式感这个词,在传统婚姻中的夫妻看来:“都老夫老妻了,还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干什么?”但在BDSM关系中,我和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郑重其事地坚持着我们的“家规”,可能只是每天早晚一个特定的请安动作;可能是我在为他泡茶时那个不同常人的、谦卑的姿态;可能只是我不敢直视他下垂的眼神……这些微小的瞬间,都在不断地提醒和强化着我们彼此的身份和独特,它们是无处不在的仪式感。这些不是形式主义,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神圣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所有的社会规则都暂时失效了,我们可以安全地、毫无羞耻地展示那个最真实、可能也是最不为世俗所容的自我。

那些在传统关系容易随着时间褪色的“浪漫”,在DS关系中被仪式化和日常化了,这等于给枯燥的生活,装上了一个“情趣滤镜”。通过这个滤镜,拖地不再仅仅是家务,也可以是他(在游戏中)命令我以特定姿势完成的任务。吃饭也不再仅仅是进食,也可以是带着服从意味的(游戏)场景。正是通过对生活里各种细节的关注,对仪式感持续的营造和维护,我们成功地让关系避免了僵化和麻木,始终保持着一种生机勃勃的质感,让爱意和激情得以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里被反复确认和重新点燃。

我和先生的关系,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来自于这种高度的清醒、持续的经营和深度的接纳。我们从不认为自己的关系模式是“正常”的,但我们无比确定,我们的关系是“健康”的,是“幸福”的。“正常”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大多数人所走的那条路。而“健康”和“幸福”,却关于生命本质的感受与状态。所以面对之前的一些误解,我的态度始终是:不解释、不证明,只展示。也希望大家永远不要陷入“自证陷阱”,真实的生活本身拥有最强大的说服力。我只需要推开一扇窗,让路过的人能够瞥见窗内真实的景象:爱有多种形态,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关系的模式从来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BDSM关系,完全可以是健康的、稳定的、充满建设性的。圈子里的关系,即使走进了婚姻,也未必就一定会被日常“磨平”,反而因为在最平凡的烟火气扎了根,长得更蓬勃、更茂盛。

婚姻,它本身只是一个容器。它盛放什么,上演什么,完全取决于你们两个人。这世界上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所以,并不是婚姻本身让圈子关系变得不纯粹了,真正让关系变味的,是懒惰、麻木和停止经营。

03

旅居的意义:在风花雪月里过完这一生

那么,为什么是“旅居”,而不是一次“旅行”?旅行是抽离,是短暂的狂欢,像一场美梦,醒了还得回归现实。而旅居,是嵌入,是直接把自己的生活,连根拔起(暂时性的),然后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尝试在那里扎根一年或者更久。我们想要的,不是作为旅客去消费云南的美景,而是作为暂时的居民,去感受那片土地上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去本地菜市场买把青菜,和邻居熟络地打招呼甚至成为朋友,在同一个窗台下,看云卷云舒三百六十五天。我们要的是融入,而不是旁观。

这对我们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将脱离熟悉的、固有的生活轨道,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这对于任何主流意义上的伴侣也好、还是像我们这样的上下位关系也好都是挑战。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关系的“纯度”会变得更高。我们将更直接地面对彼此,所有的优点和弱点,所有的需求和恐惧,都会被放大。

这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对于我们而言,这恰恰是整件事最迷人的地方。我们想知道:

当剥离了固有的工作、社交圈、社会身份和日常琐事的干扰,我们之间的敬畏和激情,能不能找到新的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当生活被简化到只剩下最基本的需求和最高级的精神享受时,我们这种带着明确权力结构的关系,是会变得更纯粹?还是会暴露出我们没预料到的裂痕?在苍山洱海近乎神性的自然背景下,我们的上下位关系结构,是会与之共鸣而更加开阔,还是会显得渺小?在这种宏大的叙事下,我们之间这份独特的连接,意味着什么?

我们准备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去观察,去感受,去记录。我们期待着,能在云南缓慢的节奏里,去更细腻、更敏锐地看待我们的欲望和这段关系。我们会在泸沽湖旁某个安静的院落里,他看书,我或许就在他脚边画画或者写字。我们会在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前,重新讨论生命的渺小与伟大。我们要在苍山洱海间,继续我们的“游戏”,进行我们的“实验”,书写我们的“婚姻故事”。

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一些身处其中的人感觉不再孤独,也让一些圈外的朋友消除一点点偏见,看到这个群体内部,也存在认真、长久且充满爱的关系。圈子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只有荒芜、危险、荆棘,这里也可能繁花似锦,充满了人类对爱与自由的追求。

04

未来的分享:从云南,寄出的明信片

作为一名小透明科普博主,我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去除污名化,展示多样性,让圈内人获得力量和认同,让圈外人减少误解和恐惧。我想用我微弱但持久的声音,打破一堵、再多一堵认知的高墙。

这次云南旅居,将是我未来一年最重要的创作素材,我和先生在古城小巷、晨曦暮霭中的磨合、领悟和成长,都将成为我分享的故事。同时,我也计划着时不时开开直播,和大家聊聊我们的经验,并且回答大家对于圈子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疑问。但我不会事无巨细地直播我们的私生活,那是对我们神圣关系的亵渎。不过我愿意,以一种更艺术、更沉淀、更深刻的方式,像一个小文人或者记录者那样,和你们分享我的见闻和对关系的思考。这些不仅仅是游记,更是一次次关于BDSM哲学、关于亲密关系本质的探索。我会分享关于我们权力关系的实时体会,还会呈现当我们的关系与山水、以及婚姻这三者重新组合后,洗牌后的模样。

我想通过我们活生生、热气腾腾的体验告诉所有人能看到我的人:BDSM不是只能藏在阴影和地下室里的游戏,它不必扭曲病态见不得光。它也可以行走在阳光下、呼吸在晨风里的,可以是与山川湖海共鸣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实践。它关乎权力、更关乎爱。它关乎交换、更关乎成长。它关乎束缚,但最终指向的,是无比广袤的自由。它丰饶而复杂,它无需外界的定义,只需内心的确认,我们愿意用一生去体悟其中的奥义。

所以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虔诚地走下去,这是我们对彼此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生命选择的致敬。

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和认可,你们的每一次点赞、评论、转发都让我知道,我的声音是有回响的,我的分享是有价值的。那么接下来,就请各位准备好接收,我们从云南寄出的,一封封关于自由与权力、爱与归属的超长版明信片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字母圈 » 一封关于圈子、爱、自由与归属的信
赞(0)
点击 ➡️ 立即加入 ⬅️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评论 抢沙发

专业 安全 健康 放心

投稿建议关于我们